双碳目标下华南地区太阳能光电建筑发展思考*
朱薇桦1,, 陈浩波2, 舒杰2
1. 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广州 510640
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 510640
† 通信作者:朱薇桦,E-mail:zhwh850322@163.com

作者简介:朱薇桦(1985-),女,硕士,主要从事新能源行业政策、标准研究。陈浩波(1983-),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研究。舒 杰(1969-),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微电网技术、多能互补综合系统研究规划与优化控制、新能源发电电力变换与控制等研究。

摘要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建筑用能深度电气化的推进,光电建筑的应用技术、成本、政策、标准等问题显得日益重要。阐述了光电建筑的应用背景、现状、政策、标准、产品技术发展。以广东为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华南地区光电建筑的应用发展情况,指出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地区实际提出了发展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太阳能光电建筑规模化应用、零碳建筑的快速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光电建筑; 太阳能; 政策; 华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TK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60X(2022)02-0178-11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of Sola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 in Buildings of South China under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Target
ZHU Wei-hua1, CHEN Hao-bo2, SHU Jie2
1. Guangdong Solar Energy Association,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 go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fic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the technology, cost, policy and standard of sola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 in building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is article, the application background, status, policy, standard, product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photoelectric architecture were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full investigati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hotoelectric architectur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Finall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photovoltaic architecture in South China and improve relevant policies.

Key words: photoelectric architecture; solar; policy; South China
0 引言

在多种可再生能源中, 基于建筑应用场景, 光伏与建筑融合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近年来, 随着光电建筑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 好的产品和设计能够实现对建筑外立面的资源充分利用, 体现与建筑美学和建筑环境的融合, 为建筑提供分布式能源的同时, 还能够保温隔热, 进而降低室内冷热负荷, 实现节能+产能双效益。

从建筑光伏应用技术角度来看, 按照光伏组件是否具备建筑维护结构功能, 可以将光电建筑分为建筑附加型光伏(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 BAPV)和建筑一体化型光伏(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等[1]。随着建筑光伏应用的发展, 光电建筑的概念由拥有光伏发电功能的建筑材料建造的建筑, 到具有光伏发电功能满足建筑要求的建筑, 到现在光电建筑中的“ 建筑” 不再是指单体房屋, 更是房子+道路+构筑物+环境+艺术。因而光伏建筑一体化不是单个建筑体与光伏的结合, 而是建筑群, 乃至城市群、整体区域的综合利用。

华南地区自“ 十一五” 开展光电建筑示范项目建设, “ 十二五” “ 十三五” 在国家政策激励下快速发展, 在产品技术、标准、政策机制、模式方面都形成了一定基础。华南地区的光电建筑市场重点在广东省。本文以广东为例开展研究, 在对广东省政策、标准、典型案例与相关企业开展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发展问题, 提出发展建议。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光电建筑的研究较早。20世纪90年代起, 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制定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等法规, 发布屋顶计划与阳光规划等, 通过支持规模化生产、资助研发、金融融资、节能法引导等普及推广光电建筑, 积累了大量案例, 也涌现出专门从事光电建筑设计的公司及建造企业。光电转换效率方面, 晶硅电池方面目前实验室最高效率由日本Kaneka公司2017年创造并保持, 其异质结背接触(heterojunction back contact, HBC)太阳电池实现了26.7%的转换效率[2]。薄膜电池方面, 日本Solar Frontier公司保持了铜铟镓硒(CIGS)电池最高转换效率23.4%。美国First Solar公司的碲化镉(CdTe)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2.1%。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7%。在构件化产品方面, 研究发现, 建筑一体化光伏/热(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thermal, BIPV/T)系统的性能与设计参数和当地天气条件有关, BIPV/水系统比BIPV/空气系统热效率高5%以上, 使用纳米相变材料的太阳能光伏光热(photovolataic thermal, PVT)系统的热效率和总效率分别为72%和85.7%[3]。YU等[4, 5]开发一款具备集热与除甲醛功能的墙系统, 利用太阳发电净化空气。WANG等[6, 7]研究出一种半透明碲化镉电池的光伏通风窗系统, 同时具备发电、采光与夏季通风和冬季采暖等功能。GASONOO等[8]采用溅射工艺制作层状氮化钛(TiN)和氮化铝(AlN)可使彩色玻璃具有更好的色彩设计自由度和更低廉的制作成本。在技术应用方面, SKANSKA公司[9]使用喷墨打印技术制作半透明柔性钙钛矿电池, 2018年首次将其应用于位于波兰的办公建筑中。WEERASINGHE等[10]对2009年至2018年间12个国家的45个非住宅建筑附属BIPV项目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项目经济可行。SHIRAZI等[11]用Python软件开发城市地区BIPV技术经济性评价工具, 该工具为建筑设计师和规划当局提供了一种量化建筑和城市规模的太阳能规划决策的方法。

我国光电建筑自2008年开展示范建设, 标准、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在应用于地面电站的光伏产品。在产品转换效率方面,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隆基股份” )异质结(heterojunction technology, HJT)电池实验室效率达26.3%, 是目前国内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12]。组件方面,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 晶科能源” )2021年11月发布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TOPCon)N型高效Tiger Neo组件系列, 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2.3%, 量产功率最高可达620 W[13]。在材料及工艺方面,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简称“ 龙焱” )和中山瑞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 瑞科” )在彩色BIPV产品制备方面引入新工艺, 目前通过前板玻璃颜色加工工艺有镀膜、高温彩釉和数码打印三种, 且不同色彩对BIPV产品的效率折损不同[14]。赵维维等[15]采用加热封装装置, 省去高压釜工序, 大幅节约BIPV组件生产时间, 降低了成本。在构件化产品方面, 李梦[16]设计开发了三种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光伏一体化构件的方案, 包括光伏一体化预制构件、基于层压式光伏组件的光伏覆层系统及光伏通风幕墙一体化结构, 开发并试制了基于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光伏一体化预制构件, 研究装配式建筑光伏一体化预制构件的电热性能及其对建筑耗能影响。汝军红等[17]研究了单元装配式幕墙, 实现光伏幕墙工业化生产与装配化施工。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简称“ 汉能” )、中国建材集团(简称“ 中建材” )、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嘉盛光电” )等研制了形式多样的光伏瓦产品[18]。在产品性能方面,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对不同通风方式下光伏立面墙的电热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光伏墙能起到有效保温隔热作用, 在香港地区, 与普通墙体相比, 光伏墙每年每平方米可减少52.1 kW∙ h的热能消耗, 相当于节省了18.6 kW∙ h的建筑空调系统电能[19]。赵笑昆等[20]研究了BIPV产品安全性, 从标准和测试角度, 指出应满足的电气、机械、防火方面的安全性指标包括:绝缘性能、湿漏电流等7项电气指标, 机械荷载、抗剥落性等7项机械指标, 抗风压性能、耐撞击性能等安全性能, 以及温度性能、可燃性、热斑耐久性等6项燃烧性能。

2 光电建筑安装规模现状

2020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756 GW[21], 中国光伏累计装机253 GW[22], 是全球光伏安装最多的国家。光电建筑是光伏应用的重要分支, 根据国际能源署光伏组织(IEA-PVPS)预测, 全球光电建筑市场约为1 GW/a。中国光伏安装中, 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78.15 GW, 占比31%。截至2019年底, 全国累计光电建筑应用装机约30 GW[23, 24]。光电建筑应用面积占既有建筑约1%。当前以工业屋顶应用为主。

截至2020年, 广东省分布式光伏累计安装规模3 850 MW。其中居民分布式光伏安装4.6万户, 装机规模约610 MW。建筑光伏安装容量约3 388 MW, 约占分布式装机的88%, 粗略估计安装面积约达到3 500万m2。建筑中安装光伏的比例还比较低。图1展示了广东各类建筑光伏安装规模结构。按光伏安装场所的建筑使用功能分, 工业建筑光伏安装容量占比约66%, 居民建筑占比约18%, 公共建筑占比约14.8%, 农业建筑占比约1.2%。所有项目装机中, 以BAPV为主, BIPV的装机规模不足千分之一。

图1 广东省各类建筑光伏安装规模结构Fig. 1 PV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different building typ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工业建筑因其单体面积大、用电稳定、电价高, 安装光伏的经济性好, 产品和模式成熟, 是当前建筑光伏应用的主要方向; 居住建筑中村镇居住建筑以其产权单一、遮挡少等特点, 是居住建筑光伏应用的主要场景。公共建筑中以酒店、办公楼、商场等商业建筑为主, 其次是农村集体建筑如村委大楼、学校、卫生站等, 受益于国家对光伏扶贫项目实施高电价的激励, 安装量也较高。

从图2广东省分布式光伏装机与增长情况来看, 建筑光伏安装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除2018年国家政策调整安装量激增外)。从累计数据来看, 广东省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全国排第7位, 不到山东、浙江、河北安装量的一半。2021年广东新增分布式光伏安装容量全国排第7位。

图2 广东省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与增长Fig. 2 Scale and growth of distributed PV install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从规模情况看, 目前广东省光电建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采用一体化产品的安装比例较低, 需要进一步引导。

3 光电建筑相关政策

我国现有光电建筑相关的政策体系主要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政策, 支持光伏发电、用电政策, 碳减排政策和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组成。

3.1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政策

我国的绿色建筑自2007年开始试点示范, 经历了快速发展到转型提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政策和标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19年3月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评价节点调整至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 将对提升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发挥积极作用。2021年9月,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被批准为国家标准, 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 且使用寿命应高于15年, 新建建筑群及建筑的总体规划应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创造条件。目前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的编制已经启动, 其中光伏应用不可或缺。2019年起, 各部门发布的规划、方案、意见等均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发展零碳、绿色建筑作为重要任务[25, 26, 27, 28]

各省市也先后出台了绿色建筑专项规划, 其中蚌埠市明确提出要打造光电建筑之城, 上海市要求新建城区100%执行绿色生态城区标准, 浙江省则早在2014年就提出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等。

广东省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并作为政府考核的内容。将建设绿色建筑纳入土地出让要求中。新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均要求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对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给予资金奖励, 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 专项资金奖励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40%[29], 但总体资金支持规模较小, 未对先进技术进行筛选。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绿色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南山区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绿色建筑分项[30], 奖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

3.2 能源及用电相关政策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光电建筑示范, 对建筑光伏应用实行安装补贴。2013年,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的发布, 以建筑为载体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国家度电补贴政策的刺激下提速发展, 度电补贴在7年的时间内从0.42元/(kW∙ h) 降至0.15元/(kW∙ h), 并在2019-2020两年内经历由两年的竞争性配置补贴资金, 逐步过渡到平价状态。2020年起, 国家政策基本明确了光伏去补贴平价发展模式, 相关政策从规划、消纳、金融、示范方面给予支持[31, 3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 2021年对居民安装光伏提供0.03元/(kW∙ h) 补贴, 新建项目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基准电价执行, 新建项目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在平价分布式光伏建设方面, 国家能源局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33]。31省676个县报送试点方案[34], 计划2023年前达到党政机关建筑屋顶、公共机构建筑屋顶、工商业厂房屋顶、农村居民屋顶建成光伏发电的比例分别达到50%、40%、30%和20%。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 2021年各省市纷纷制定光伏等能源发展目标规划, 在消纳、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是经济发达且减排压力较大的城市和地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西安市、乐清市、苏州工业园、南京市、南京市江宁区等)陆续出台绿色发展政策, 继续延长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支持, 以保障能源转型、绿色发展以及减排目标的实现。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1年修订发布的《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办法》[35], 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方按发电量补贴0.15元/(kW∙ h)(非公共机构建筑)、0.3元/(kW∙ h)(公共机构建筑); 对应用方按项目装机奖励0.2元/W, 最高200万元。

2021年5月, 为应对电力供应偏紧状况, 促进企业合理有序用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街道、大良街道、北滘镇、均安镇出台有序用电措施, 对企业新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给予补贴支持, 要求装机容量500 kW以上, 补贴金额在10 ~ 30万元不等。

2021年9月肇庆高新区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发布《肇庆高新区节约用电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区内制造业企业利用厂区内空间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 补贴300元/kW, 每个企业补贴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3.3 碳减排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成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CCER), 可以通过碳排放交易获得额外收入。2021年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CCER抵消比例不超过企业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以广州平均日照条件计算, 1 MW光伏电站一年发电约100万MW∙ h, 按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排放因子0.5839 tCO2/(MW∙ h) 计算, 减排二氧化碳583.9 t; 按照全国碳市场2021年平均挂牌交易价格47.16元/t计算, 预计交易总金额2.75万元。

在全国建立统一碳市场之前, 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地区可以使用CCER抵消碳排放, 开发CCER项目可以在碳市场上交易。但由于抵消管理办法不明确, 项目申报要求复杂, CCER供大于求等原因, 实际光伏项目开发CCER并形成交易的非常少。由于CCER开发周期长、流程复杂, 单个项目前期开发成本在10万元以上, 因此光伏项目装机在20 MW以上才具有开发价值。对于建筑光伏来说很少能满足开发CCER的经济性要求。

广东省的碳普惠机制[36]对于5 MW以下由个人或小微企业投资建设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通过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可在广东碳市场进行交易获得资金。由于碳普惠核证减排500 t以上才可以申请, 且存在一定的开发费用, 一般要求3 MW运行一年(或者容量低的项目运行时长要求更长)。目前实际可以通过交易获得减排收益的主要是工业分布式光伏应用的项目。

总体而言, 当前政策在技术创新、规模应用方面显得不足, 在光电建筑领域的政策支持还比较薄弱。

4 光电建筑标准发展现状

国际上共有6项光电建筑标准[37, 38, 39], 主要集中在BIPV组件、玻璃、系统、建设、防火领域。

国内现行与建筑光伏相关的标准约104项。其中分布式通用标准30项, 建筑光伏专用标准43项, 居民家庭光伏标准30项[38], 主要集中在BAPV领域, BIPV标准尚未形成体系。产品标准包含组件(含柔性组件、U型单晶组件)、幕墙、预制外挂墙、采光顶、并网装置、蓄电池以及绿色建材标准等, 标准制定和发布机构分散。适用于BAPV的系统标准, 包括了评估、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较为齐全; 针对BIPV的系统标准, 包括了设计、运行维护、验收等方面的标准, 各标准内容交叉重复。由于与BIPV相关的标准跨越建筑、材料、电气等领域, 使整理统合变得非常复杂。

广东省光电建筑相关标准9项, 其中包括2项地方标准, 7项团体标准(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团体标准); 工程标准8项, 服务标准1项。另有1项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图集。广东省光电建筑相关标准主要集中在工程应用领域。目前的绿建标准未对光伏应用的过程给出参数建议, 建筑设计师可参考的标准和图集不完善, 缺乏相应培训沟通及综合性人才。

表1展示了目前国内外光电建筑发展情况。

表1 国内外光电建筑标准发展情况 Table 1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tandards related to photoelectric building
5 光电建筑标准发展现状

建筑用光伏产品按发电材料不同可以分为晶体硅光伏产品(晶硅组件)和薄膜光伏产品(薄膜组件)。晶硅组件由于工艺稳定、转换效率高等特性, 是光伏发电的主要产品, 在建筑中常用于屋顶。薄膜组件相比晶硅电池而言具有弱光性能好、温度系数低和遮挡损失小的优势, 但光电转换效率更低(单位面积发电更少), 单位面积造价相比晶硅组件略低, 多用于建筑立面或常有遮挡的区域[40, 41, 42]

晶硅组件又可分为单晶硅组件和多晶硅组件。薄膜组件又可分为硅基薄膜、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有机聚合物、钙钛矿组件[22]。目前硅基薄膜在建筑领域应用的产品已基本被淘汰, 有部分作为半透光玻璃在研发阶段[43], 有机聚合物电池因稳定性问题仅在国外有个别建筑应用案例[44], 钙钛矿电池目前还在试产阶段[45]。主流产品为单晶硅组件、CdTe薄膜组件。晶硅组件根据所封装的电池片尺寸不同, 可分为210 mm和182 mm组件; 根据电池结构不同可分为钝化发射极背表面全扩散(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 PERC)电池、HJT电池、TOPCon电池、金属穿孔卷绕(metal-wrap through, MWT)电池、指交叉背接触(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IBC)电池等[22]; 根据组件封装技术不同分为半片电池组件、多主栅组件、叠瓦组件, 在实际建筑使用中其外观、产品尺寸、转换效率和价格上的区别较小。晶硅光伏产品根据封装材料与工艺不同又可分为单玻(普通)组件、双玻组件、中空夹胶组件和柔性组件, 其中双波组件又有双波单面发电和双波双面发电组件。薄膜组件也可分为双玻(普通)组件、中空夹胶组件和柔性组件。不同产品的外观特点、转换效率、重量、成本、产品特点、使用建议见表2表3

表2 晶体硅光伏产品与特性 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crystalline silicon PV products
表3 薄膜光伏产品与特性 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thin film PV products

我国是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制造国, 在产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全球领先。随着传统地面光伏电站竞争的日益激烈, 近年来, 各企业加大了对光电建筑领域的产品开发。针对BIPV产品, 在外观色彩、防火、防眩光、构件化方面获得了很大发展。色彩方面通过夹胶、彩釉、镀膜等新工艺, 可以实现色彩、图案定制。通过裁切可以实现形状定制。BIPV构件化方面目前产品有光伏瓦、光伏砖、光伏防眩光板、光伏隔音墙、光伏阳台、光伏路等产品。BIPV光伏构件产品特点与主要生产企业见表4

表4 BIPV光伏产品与生产企业 Table 4 BIPV products and suppliers

总体而言, 目前主流光伏组件产品多针对地面电站要求设计生产, 对建筑安全、防火等性能考虑不足。光伏发电特性与建筑用能协同技术不完善。当前在建筑各受光部位均有相应光伏产品, 但兼具建筑性能、满足建筑多样化需求、满足性价比要求的BIPV产品仍较少。

6 光电建筑建设与运行情况
6.1 安装形式

国内光伏与建筑结合应用的形式主要以BAPV应用为主, 光伏安装场地主要为工业建筑屋顶。所使用的光伏产品为主流晶硅组件。国内BIPV项目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广东省内建筑一体化型光伏产品由于成本较高, 目前只在深圳、广州有少部分示范应用, 且多出现在一些公共建筑中, 如深交所、广州塔、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广州火车南站等。

6.2 运行方式

光电建筑系统运行方式有并网型和离网型。其中并网型又有发电全额上网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两种方式; 离网系统(光伏+储能)有无市电互补和有市电互补两种方式。因储能增加投资, 全额上网销售电价低,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的经济性最佳, 目前建筑光伏系统的运行模式主要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

6.3 商业模式

光电建筑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建筑业主自有资金投资模式、融资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屋顶租赁模式。目前工业建筑安装光伏主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由光伏企业出资建设, 企业以低于市电的价格向光伏企业支付电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一般要求屋顶面积超过一定面积, 用电稳定、充足, 合作期25年内企业稳定经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BAPV项目一般要求屋顶面积超过5 000 m2, BIPV项目一般要求面积超过3万m2。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目前主要以业主自有资金投资模式为主, 光伏企业提供安装、运维服务。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无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屋顶面积小、用电价格低, 不满足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投资回报要求。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安装光伏也可以采用融资模式, 要求业主信用良好, 具备还款能力。近年光伏企业租赁农村居民建筑开发建设光伏的模式也在兴起, 光伏企业以居民个人信用申请贷款, 向个人支付屋顶租赁费用, 光伏电站由光伏企业运营管理并进行还款。屋顶租赁模式要求屋顶相对集中, 有一定规模, 对光伏企业而言存在一定风险, 在山东、河北由于投资成本低回收时间短、易推广等特点是居民光伏的主要应用模式。在广东只有少数企业在部分地市采用该模式。

6.4 运维情况

光电建筑的运维方式有业主自运维和专业光伏公司运维两种方式。合同能源管理和屋顶租赁模式的BAPV系统, 因系统产权为投资企业, 因此均由投资企业负责运维。业主自投资的BAPV系统在系统质保期内, 由实施安装的企业负责运维。质保期后业主可以选择向专业光伏运维企业购买运维服务。光伏企业运维内容包括远程监控、故障提醒及处理、组件清洗、电站巡检、发电量分析、电站保险等。根据不同的运维内容和不同的容量大小, 服务收费0.02 ~ 0.1元/W。由于BIPV项目主要以建材方式运用到建筑上, 光伏企业大多没有建筑专业的运维能力, BIPV项目均为业主自运维, 且大部分由建筑运营单位(物业公司)运维。目前BIPV项目缺乏专业运维人员与相应的培训, 业主自运维意识不强, 运维仅限于发电量监控。运维更换产品的成本高, 部分甚至高于产品本身带来的发电收益。BIPV项目运维成本高, 产品定制更换周期长, 工程质保期和产品质保普遍比BAPV量产产品短。工商业屋顶BIPV项目目前正在探讨光伏企业运维模式。

6.5 运行效果

从建成项目的运行情况看, BAPV和部分新建BIPV项目运行效果较好, 基本达到预期节能效果。运行5年以上的BIPV项目部分因缺乏运维, 运行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大多数绿建三星建筑在设计阶段考虑可再生能源, 但实际实施少。业主认为实施光伏的性价比低, 安装使用积极性低。主要原因有:(1)符合建筑美学要求、技术可行与经济性之间的平衡不容易, 设计单位不太愿意采用规模化量产的BAPV产品, 更倾向采用可以随建筑风格调整变化的BIPV产品; (2)各家企业的生产设备不同, 光伏产品的尺寸不统一, 目前的幕墙产品多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定制, 导致成本无法降低; (3)多数绿建建筑光伏部分在概念设计之后介入, 设计师在概念设计时已经确定了建筑形式, 对光伏安装的位置形式已经确定, 但具体施工图设计阶段发现实现难度很大, 造价远超预算, 有的甚至无法实现。施工图设计单位对光伏产品的认知不足, 或受制于概念设计方案无法根据最优性价比来安排光伏。

总体而言, 光电建筑的安装形式、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多样, 运行效果良好, 但仍然存在一体化应用经济性不高的问题。

7 光电建筑建设与运行情况

(1)应用技术创新。发展光电建筑从单体建筑视角转移至城、县、村、区, 探讨如何将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高比例开发。推动城市和农村大规模应用可再生能源, 实现用能电气化、能源低碳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建筑脱碳又与工业、交通脱碳高度耦合。因而华南地区光电建筑的发展应与城市规划、片区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从更广大的空间去探索太阳能应用的可能性, 开发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建筑光伏系统是建筑综合能源系统的一部分, 应从需求侧出发深入挖掘节能潜力, 并大幅提高能效, 避免能源系统过(低)量配置, 降低能源系统投资成本。建筑光伏要参与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建设中来。主要是通过储能技术、多能互补、智能运维来实现建筑负荷与新能源发电、电网的源-网-荷-储协同运行。

(2)关注重点领域。结合当前技术经济性现状, 首先重点应在工业领域、农村建筑中推进光伏的开发利用。在农村和工业区, 采用市场化手段, 引入投资企业开展集中统一屋顶光伏开发。在储能技术经济性拐点到来时, 在农村结合光储, 推广近零能耗建筑。在城市, 结合建筑一体化技术, 充分利用建筑顶面和立面建设光伏, 加强需求侧管理, 发展光储直柔建筑, 通过规划、标准、节能宣传、双控考核等方式引导相关建筑业主单位主动采用光伏技术, 以实现减排目标。

(3)开展零碳示范。开展零碳建筑示范, 树立未来城市样板。高标准开展大湾区城市群建设, 参考净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经验以及国内外零碳城市建设经验, 建设零碳城市群, 率先实现8%的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和50%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目标, 引领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结合乡村振兴、城市更新, 充分利用能量管理及储能技术, 开展零碳社区、低碳小镇、光伏特色街区与小镇示范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

(4)加强标准建设。加快制定适应华南地域特点的近零能耗建筑标准。在土地出让、规划许可等环节加强标准建设与技术指引。建立与华南气候光照特点及岭南建筑特色相结合的光电建筑标准:如满足华南地区光照特性的产品热工特性标准, 产品尺寸模数标准, 符合多台风高湿热条件的产品耐用性标准, 符合华南建筑特色的光电建筑设计、施工标准, 系统安全标准, 智能运维、运行评价标准等。政府在相关绿色建材采购标准中加入光伏建材的参数要求, 在旧城改造、绿色社区建设标准中明确光伏使用比例与标准, 促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

(5)市场机制创新。完善市场机制, 继续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建设, 研究交易机制与价格, 打破单体建筑产用电不平衡的状态, 提高建设光伏的投资收益; 探讨建筑体作为发-储-用电力一体化的“ 虚拟电厂” 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 进一步降低光电建筑参与碳交易市场的规模、费用门槛, 探索适应于建筑光伏发电参与碳交易的机制; 加强绿色金融对光伏整县推进项目的支持, 降低光伏投资的融资成本; 进一步明确分布式光伏和光电建筑规划建设管理要求, 清除机制障碍, 优化相关流程, 提高效率。引导和建立行业的运维体系, 建立安装运维企业名录, 逐步培育运维市场。加强安全监管, 由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光电建筑安全抽查, 细化和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制定针对光电建筑的补贴支持, 对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居民建筑等经济性欠缺的项目开展补贴; 支持建筑一体化光伏产品的开发应用, 开展新产品、新模式的示范, 对新技术、新产品和示范项目开展资金奖励, 同时加强政策宣传。

8 结语

发展光电建筑是推动“ 双碳” 在建筑领域实现碳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 目前建筑安装光伏的比例较低, 而资源空间较大。针对现有政策机制、商业运营模式、技术标准等问题, 应从宏观视角加强规划统筹, 加快产品技术与运营模式的创新应用, 以农村和工商业园区为重点建设屋顶光伏, 开展零碳建筑示范, 以标准建设和政策机制创新为抓手, 积极推动光电建筑高质量发展, 以推动低碳建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玉文: 实施“上网电价法”是推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的关键所在[J]. 刘馨. 新材料产业. 2010(02). [本文引用:1]
[2] NREL Best Research-Cell Efficiency Chart [DB/OL]. (2022-01-26). https://www.nrel.gov/pv/cell-efficiency.html. [本文引用:1]
[3] RAJORIA C S, KUMAR R, SHARMA A, et al. Development of flat-plate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thermal (BIPV/T) system: a review[J]. Materials today: proceedings, 2021, 46: 5342-5352. DOI: 10.1016/j.matpr.2020.08.790. [本文引用:1]
[4] YU B D, HE W, LI N S,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TC-Trombe wall[J]. Applied energy, 2017, 206: 70-82. DOI: 10.1016/j.apenergy.2017.08.171. [本文引用:1]
[5] YU B D, LIU X Y, LI N S, et al.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purified PV/T-Trombe wall based on thermal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in winter[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0, 203: 112262. DOI: 10.1016/j.enconman.2019.112262. [本文引用:1]
[6] WANG C Y, JI J, UDDIN M, et al. The study of a double-skin ventilated window integrated with CdTe cells in a rural building[J]. Energy, 2021, 215: 119043. DOI: 10.1016/j.energy.2020.119043. [本文引用:1]
[7] WANG C Y, LI N S, YU B D, et al. A novel solar spectrum-splitting utilization photocatalytic CdTe double-skin façade: concept, design and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1, 195: 107776. DOI: 10.1016/j.buildenv.2021.107776. [本文引用:1]
[8] GASONOO A, AHN H S, JANG E J, et al. Fabrication of multi-layer metal oxides structure for colored glass[J]. Materials, 2021, 14(9): 2437. DOI: 10.3390/MA14092437. [本文引用:1]
[9] Skanska Group. Skanska launches first perovskite solar cell application in office buildings together with Saule Technologies[DB/OL]. (2018-01-17). https://www.skanska.pl/en-us/about-skanska/media/press-releases/215371/Skanska-launches-first-perovskite-solar-cell-application-in-office-buildings-together-with-Saule-Technologies. [本文引用:1]
[10] WEERASINGHE R P N P, YANG R J, WAKEFIELD R, et al. Economic viability of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a review of forty-five (45) non-domestic buildings in twelve (12) western countries[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21, 137: 110622. DOI: 10.1016/j.rser.2020.110622. [本文引用:1]
[11] SHIRAZI A M, ZOMORODIAN Z S, TAHSILDOOST M. Techno-economic BIPV evaluation method in urban areas[J]. Renewable energy, 2019, 143: 1235-1246. DOI: 10.1016/j.renene.2019.05.105. [本文引用:1]
[12] 隆基新闻. 26. 30%!隆基一周两破HJT电池效率世界纪录[DB/OL]. (2021-10-28). https://www.longi.com/cn/news/7093/ [本文引用:1]
[13] 晶科能源. 晶科能源发布全新跨时代高效N型组件- Tiger Neo[DB/OL]. (2021-11-02). https://www.jinkosolar.com/site/newsdetail/939. [本文引用:1]
[14] 周鹏华, 梅志强. 彩色BIPV产品的制备与应用[C]//第五届粤港澳真空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广东省真空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广州: 广东省真空学会, 2021: 114-120. DOI: 10.26914/c.cnkihy.2021.043229. [本文引用:1]
[15] 赵维维, 尹丽华, 张翼飞. 用PVB封装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的工艺研究[J]. 绿色建筑, 2021, 13(3): 7-9. DOI: 10.3969/j.issn.1004-1672.2021.03.005. [本文引用:1]
[16] 李梦. 装配式建筑光伏一体化预制构件的电热性能及其对建筑能耗影响的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DOI: 10.27307/d.cnki.gsjtu.2020.002548. [本文引用:1]
[17] 汝军红, 朱海明. 单元装配式CIGS光伏幕墙构造性能技术研究[C]//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北京: 工业建筑杂志社, 2021: 281-284, 295. DOI: 10.26914/c.cnkihy.2021.048851. [本文引用:1]
[18] 佟德林, 程晓龙, 张丽勤. 一种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制造方法: 201810512609. 5[P]. 2018-11-02. [本文引用:1]
[19] PENG J Q, LU L, YANG H X,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nnual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photovoltaic wall mounted on a multi-layer façade[J]. Applied energy, 2013, 112: 646-656. DOI: 10.1016/j.apenergy.2012.12.026. [本文引用:1]
[20] 赵笑昆, 张增光, 王新宇. 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安全性及检测[J]. 江西建材, 2018(11): 43-46. DOI: 10.3969/j.issn.1006-2890.2018.13.022. [本文引用:1]
[21] IEA. Renewables 2020: analysis and forecast to 2025[R]. Paris: IEA, 2020. [本文引用:1]
[22] 王世江, 金艳梅, 江华, .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年版)[R]. 北京: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2021. [本文引用:3]
[23] 何涛. BIPV/光电建筑市场发展情况介绍——2020年回顾与2021年展望[C]//光伏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与2021年形势展望研讨会. 北京: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2021. [本文引用:1]
[24] 濮阳. 建筑、光伏深度融合, BIPV加速发展——建材专题报告[R]. 深圳: 长城证券, 2021. [本文引用:1]
[25] 国家发展改革委. 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EB/OL]. (2019-10-29). https://www.ndrc.gov.cn/fggz/hjyzy/stwmjs/201911/t20191105_1198081.html?code=&state=123. [本文引用:1]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 (2020-07-1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24/content_5529745.htm. [本文引用:1]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2020-08-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04/content_5540357.htm. [本文引用:1]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EB/OL]. (2021-05-25).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8/content_5616290.htm. [本文引用:1]
[29]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征集2022年绿色循环发展与节能降耗专项资金项目的函[EB/OL]. (2021-06-03). http://zfcxjst.gd.gov.cn/jsgl/zcwj/content/post_3305299.html. [本文引用:1]
[30]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绿色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 (2021-01-07). http://www.sz.gov.cn/cn/xxgk/zfxxgj/zcfg/szsfg/content/post_8518402.html. [本文引用:1]
[31]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 (2021-02-2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22/content_5588274.htm. [本文引用:1]
[32]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21-05-24).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5/26/content_5612405.htm. [本文引用:1]
[33]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 (2021-06-20). http://www.chic.org.cn/home/index/detail?id=1100. [本文引用:1]
[34]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EB/OL]. (2021-09-0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15/content_5637323.htm. [本文引用:1]
[35] 广州市黄埔区发改局, 广州市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分局, .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办法[EB/OL]. (2021-05-12). http://www.gzkj.cn/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1031. [本文引用:1]
[36] 广东省发改委.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EB/OL]. (2017-04-14). https://www.gd.gov.cn/zwgk/lsgb/content/post_128287.html. [本文引用:1]
[37] 仲继寿. 光伏技术进展与建筑应用展望[C]//第十七届绿建大会“光储直柔实现建筑零碳用电”论坛. 成都, 2021. [本文引用:1]
[38] 王冬, 张可佳, 张洋. 国内外BIPV相关标准的发展现状[J]. 太阳能, 2021(5): 12-19.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10401.03. [本文引用:2]
[39] 石井久史, 王维. BIPV的研发与国际标准化[J]. 建筑学报, 2019(S2): 29-34. [本文引用:1]
[40] 秦文军, 李想. 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行业概况与发展前景[J]. 建筑学报, 2019(S2): 6-9. [本文引用:1]
[41] 吴越. 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组件与光伏建筑一体化——龙焱能源光电建筑的新尝试[J]. 建筑学报, 2019(8): 123-124. [本文引用:1]
[42] 张喜山, 顾俊, 武威. 基于装配式的CIGS光伏建筑幕墙细部研究[J]. 建筑学报, 2019(S2): 63-66. [本文引用:1]
[43] YANG J, JO H, CHOI S W, et al. Adoption of wide- band gap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oxide and dual buffers for semitransparent solar cells in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window system[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35(8): 1563-1569. DOI: 10.1016/j.jmst.2019.03.041. [本文引用:1]
[44] SZINDLER M, SZINDLER M, DRYGAŁA A, et al.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for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applications[J]. Materials, 2021, 14(13): 3743. DOI: 10.3390/MA14133743. [本文引用:1]
[45] ROY A, GHOSH A, BHANDARI S, et al. Perovskite solar cells for BIPV application: a review[J]. Buildings, 2020, 10(7): 129. DOI: 10.3390/buildings1007012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