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能源进展》官方网站!今天是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12-30
  

  • 全选
    |
    论文
  • 杜凤丽,谢宏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197-2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太阳能热发电作为能够输出稳定优质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已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有望加速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为促进国内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9月委托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等单位就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政策开展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现状、产业基础及发展中面临的突出技术和政策问题,发现发电成本高是阻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在我国产业化推广的最大障碍。鉴于国内尚无商业化太阳能热发电站,同时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模式,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国际范围内普遍适用的商业化电站投融资模式分析经验,对在中国建设运行一个50 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经济性和2020年导致成本下降的潜在机遇进行了分析,在假设现行1元/(kW•h) 的光伏上网电价同样适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上,提出了扶持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的短期激励政策建议,同时也对出台商业化太阳能热发电上网电价的可能性以及固定电价形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 杜凤丽,胡润青,朱敦志,孙培军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08-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太阳能热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功转化过程发电的技术。目前商业化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在全球逐步推进。然而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相关产业链上的产品还处于试制和产业化的前期阶段,关键技术产品仍需要进一步验证。我国太阳能直射辐射资源的调查体系,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需求,同时也缺乏电站整体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建设以及运营的能力和经验。太阳能热发电相关检测体系、标准体系还是空白,无法验证我国生产的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推动太阳能热发电的产业建设和发展,需要政策层面上重点鼓励、支持太阳能热发电的技术研发,示范工程的建设,以此带动市场规模的扩大。

  • 张兴伟,陈 严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18-2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单介绍当前风能利用的发展,分析风电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主要讨论风机大型化、柔性化等趋势引起的大型风机总体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设计技术是涉及气动、气动弹性、结构设计等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直接决定着大型柔性风机的性能、可靠性和寿命。本文主要分析了攻克总体设计难题所必需优先解决的风力机气动弹性载荷计算、气动弹性稳定性等问题。同时简要阐述了发展海上风机需要优先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指出海上大型风力机分析首先需要着重考虑风—波联合作用下的机组气弹分析问题和考虑到近海风力机桩基特性的波浪载荷问题。

  • 黄磊,舒杰,崔琼,姜桂秀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24-2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风功率预测多为风功率期望的点预测,且以采样间隔较大的功率序列作为建模序列,这样会降低预测模型对风功率时序特征模拟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文中基于小采样间隔风功率序列,提出ARMAX-GARCH风功率预测模型。通过构造风功率新息序列,结合小时平均风功率序列,建立ARMAX点预测模型,采用BIC最小信息准则和相关性分析实现模型定阶和外生变量选择;采用GARCH模型模拟残差的波动特性实现区间预测。以海岛微电网实测风功率数据为例,进行提前1 h风功率预测。结果表明,与持续法、ARMA和RBF神经网络相比,该预测模型能显著提高风功率期望的点预测精度并具有较好的区间预测效果。

  • 成奕瑾,张婷,黎海龙,龙传南,刘健,龙敏南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30-2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东方肉座菌EU7-22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获得基因工程菌株BP17。优化BP17发酵产酶条件后,重组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121 I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70℃,在60℃以下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催化pH为5.0,在pH 3.0 ~ 8.0之间有较好的稳定性。将异源表达的β-葡萄糖苷酶添加到东方肉座菌的纤维素酶液中协同降解经过预处理的竹纤维,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FPA 20 IU/g底物,β-葡萄糖苷酶添加量为BG 6 IU/g底物时,纤维二糖浓度显著下降,酶解得率达到83.03%,表明重组β-葡萄糖苷酶的加入更有利于纤维素的酶解糖化。

  • 罗文,李惠文,吕鹏梅,杨玲梅,苗长林,王忠铭,袁振宏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36-2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两种不同原料来源的生物柴油进行干洗与水洗纯化实验,对比了干洗、水洗纯化产品及水洗后蒸馏产品的部分理化性质,包括酸值、闪点、冷滤点、运动粘度及密度,对三种原料来源的生物柴油采用干洗替代水洗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对菜籽油、貉子油生物柴油的干洗产品质量的对比,考察lanxess树脂、罗门哈斯树脂及吸附剂硅酸镁等对生物柴油的干洗效果,并研究硅酸镁干洗法的最佳工况。研究结果表明,硅酸镁纯化的菜籽油及废煎油生物柴油产品测试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可以替代水洗法,而离子交换树脂干洗纯化后生物柴油酸值略有偏高。硅酸镁最适宜干洗温度及时间分别为55℃和30 min。

  • 周静,胡立红,周永红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40-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木质素是自然界重要的天然酚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部分替代苯酚参与甲醛的加成缩聚反应,但木质素极低的反应活性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随着化石资源的日趋枯竭,木质素在酚醛树脂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综述了目前木质素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的主要方式,以及木质素在酚醛模塑料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乔少华,苏明,杨睿,苏丕波,匡增桂,沙志彬,梁金强,卢海龙,徐文跃,吴能友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45-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和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本文运用“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从墨西哥湾、布莱克海台、水合物脊、南海海槽等国际典型水合物赋存区的稳定条件、气体组分和来源、流体运移、沉积条件四个方面解剖各区水合物的成藏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和对比认识到水合物赋存区的范围相对较小,海底温度和压力可视为均一条件,热成因气和生物成因气均可作为水合物的气体来源,同一个区域内的气体组分相对稳定,但有利沉积体和为含气流体运移提供通道的运移条件,也即“天然气水合物运聚体系”是控制水合物分布的关键因素。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水合物储集于颗粒相对较粗、孔隙空间相对较大沉积体中,而下部的气烟囱和断层构成了神狐海域的含气流体运移通道,这种有利的运聚体系有机结合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水合物储集体的精细沉积学解释和流体运移通道的解剖,可能是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方向。

  • 毛凌波,梁志彬,林敬堂,李福涛,孔祥湛,贾德民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57-2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石蜡乳状液为分散介质,纳米Cu粒子为导热介质,采用相转化乳化法制备了纳米Cu/石蜡复合相变乳状液,研究了纳米Cu粒子对复合相变乳状液的稳定性、流变性、导热性和热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u/石蜡乳状液的密度、粘度和导热系数均随纳米Cu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密度变化不太明显,而导热系数则明显提高,当纳米Cu粒子含量为0.05 wt%时,复合相变乳状液的导热系数比纯石蜡乳状液提高了161.96%。由于纳米Cu粒子的添加显著增加了Cu/石蜡乳状液的导热性能,Cu/石蜡乳状液在固−液相变热循环过程中的温度平台表现不明显,但其热循环稳定性很好。

  • 杜江,张正富,彭金辉,韩亚梅,王杰祥,傅梦笔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63-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磷酸铁锂具有价廉、环保、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是理想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因此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磷酸铁锂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介绍了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和研究新进展,基于目前研究现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

  • 黄莹,郭洪旭,廖翠萍,赵黛青
    新能源进展. 2013, 1(3): 269-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3.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捕集与封存(CC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本文选择我国的能源消费大省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CCS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和CO2排放现状及趋势,分析了广东省发展CC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CO2的捕集、运输、封存等环节,探讨了广东省CCS发展的技术需求和政策需求,以期为广东省CCS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