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能源进展》官方网站!今天是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10-30
  

  • 全选
    |
    论文
  • 袁桂丽,刘 颖,陈少梁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25-3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力发电的随机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通过配备储能系统可以提升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本文定义了反映储能系统平抑风电波动效果的波动系数;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波动系数的风电功率平滑控制策略;建立了以波动系数为优化变量,风电实际功率和并网功率的差值最小为目标,并网功率波动要求为约束的优化模型;设计了基于滑动窗口的遗传算法求解方案,优化求得动态波动系数及相应的储能额定容量及功率,最终利用储能抑制风电功率的波动。实验表明,与传统控制策略相比,该策略能有效抑制功率波动并降低储能容量,节约成本。

  • 张 永,刘 召,黄 超,田 月,刘文斐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31-3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化石资源的逐渐枯竭,风力发电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内蒙古中西部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但其周边环境恶劣,风中挟带着大量的沙粒对高速旋转下的风机叶片涂层冲蚀磨损严重,导致风电场对叶片的运营维护成本增加。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涂层材料的冲蚀磨损研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涂层材料冲蚀磨损过程中各因素对磨损量、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磨损机理等的影响,为研究挟沙风对风机叶片涂层冲蚀磨损的过程提供一些思路和展望。

  • 李国龙,钟景明,王立惠,李 进,何力军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36-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墨烯薄膜具有低阻且在可见光谱区具有高透过率,可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分析方法(FDTD),研究了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的反射损耗及光吸收特性,并通过在玻璃基板与石墨烯间添加氧化镍层(NiO)进行光学减反射。理论分析表明:优化的NiO /石墨烯透明电极结构,能够成为氧化铟锡(ITO)的良好替代电极。

  • 肖仕圆,许敬亮,袁 涛,赵 月,吴 浩,李谢昆,袁振宏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40-3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实验室保存的4株藻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们的生长速率和淀粉等糖类的含量,其中1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微藻 #3,其生长速率和淀粉含量分别可达0.086 g/(L•d) 和225.2 mg/L。18S rDNA聚类分析表明,其属于栅藻科链带藻属Desmodesmus sp。缺N条件下,微藻生长速率慢,总糖积累快;而在其他不同N浓度条件下,生长速率趋势一致,总糖积累速度不尽相同。

  • 任守军,孙永明,王 瑶,李金平,袁振宏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46-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浓度硫酸根是影响糖蜜酒精废水厌氧降解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硫酸盐还原菌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甲烷的影响及硫酸盐还原产物对厌氧发酵的作用机制,综合评述了糖蜜酒精废水厌氧过程中硫酸盐处理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围,结合工程案例,建议糖蜜废水厌氧转化过程中进行高效率、低成本除去硫酸根对厌氧发酵抑制性的技术深入研究,并进行制备生物燃气的产业化应用。

  • 杨 丹,白国福,彭 芬,张海荣,熊 莲,陈新德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52-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一种醇烃燃料的制备方法,并对该醇烃燃料的排放特性、速度特性和负荷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内燃机燃烧该醇烃燃料和92#汽油在动力性、经济性和尾气排放三个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和92#汽油相比,该醇烃燃料的最大输出功率略有增加:耗油率增加了5.5% ~ 6.0%,尾气中CO含量下降了95% ~ 96.3%、HC含量上升了24% ~ 27%。因此,从较低成本、CO含量降低等角度分析,该醇烃燃料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汽油。

  • 乔少华,苏 明,杨 睿,匡增桂,梁金强,吴能友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57-3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世界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研究成果,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含水合物的沉积体类型,即水合物的储集体。根据水合物的实际分布和产出特征,将水合物藏划分为非渗透的细粒泥质沉积物中浸染状水合物、含裂隙的细粒泥质沉积物中裂缝充填型水合物或结核结壳型水合物、流体喷口附近海底浅表层水合物、粗粒砂质沉积物中孔隙充填型水合物四类。其中细粒沉积物孔隙度较小,渗透率较低,水合物饱和度低,开采难度大;流体喷口附近浅表层水合物分布范围十分局限,开采风险大;裂缝充填型水合物的分布主要受活动断层或微裂隙的控制,其形成机制和原位资源量仍不清楚;粗粒沉积物孔隙度较大、渗透率较高、水合物以高饱和度的孔隙充填型为主,矿体展布集中、开采难度较小。根据水合物原位资源量和开采难度,它们分别自下而上位于水合物资源金字塔的底部到顶部。以水合物油气系统思想为指导,寻找砂体中的水合物藏是现在和将来水合物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 凌璐璐,苏 正,翟海珍,吴能友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67-3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藏羊易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能,单井开发潜力接近10 MW,对其深部热储进行EGS开采,可缓解西部能源紧缺问题。本文建立二维理想EGS开发模型,探讨深层地热开采过程中开采流量、注采方式、注入温度等参数对热储温度场分布及开采寿命的影响。基于羊易温度信息设计了12个数值模型,对比研究发现,开采流量对EGS开采的影响较大,为保证开采50年内的商业利用价值,最大开采流量应控制在0.028 kg/s以下;考虑到钻井成本,注采方式的选择以高注高采和中注高采为最佳;注入温度对热储开采影响较小,可选择40℃ ~ 80℃之间任意温度的地热尾水进行回灌,实现地热资源梯级利用。

  • 黄 飞,赵 辉,冯 昊,廖振华,冉 濛,李学军,齐 敏,闫爱华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75-3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有典型“三明治”二维层状结构的二硫化钼(MoS2),因其良好的双电层存储能力和层间载流子传输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化学电源电极材料。本文简要阐述了MoS2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综述了近五年来其在化学电源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重点讨论了形貌与尺寸调控及多相复合等解决方法。最后,展望了MoS2纳米材料在化学电源中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 张 伟,张继元,王 浩,舒 杰,丁建宁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84-3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在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三角函数运算的方法解耦不平衡电网基波正、负序电压分量。由于电网负序电压分量送入锁相环后会造成锁相环的震荡,导致锁相环输出误差大无法精确锁相。根据正序分量与负序分量之间的相角关系,推导出提取正序分量的公式,把该公式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应用于dq数字锁相环,提高了dq锁相环在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出了网压前馈对逆变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了利用正序电压瞬时值进行前馈控制的优点。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和控制的稳定性、可靠性。

  • 刘 杨,李运泽,张亚男,王胜男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91-3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利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uxitlary Power Unit , APU)排气余热,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发电系统,构建了APU余热回收系统。系统以APU排气余热为输入,驱动ORC做功,输出电能,为机载设备提供二次能源。结合工程热力学原理,建立系统热力学模型,并通过Matlab编程对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及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功率及效率随飞行马赫数增加而降低;APU余热回收系统在飞机低音速飞行时有良好的性能;马赫数小于1时,系统功率在12 kW以上,效率在11%以上,耗气率低于0.0262 kg/kJ。

  • 袁桂丽,陈少梁,王琳博
    新能源进展. 2015, 3(5): 398-4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2095-560X.2015.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能有效减小新能源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在分析了VPP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 DG)发电成本的基础上,构建了计及环境效益的含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小水电和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的VPP经济性优化调度模型,设计了基于小水电季节特性的VPP运行策略。以各时段内VPP实际出力跟踪计划出力、同时VPP发电成本和环境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粒子群算法计算得到VPP各DG的出力。讨论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VPP完成计划出力时微型燃气轮机出力系数,比较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VPP发电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基于火力发电的环境成本计算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VPP环境效益。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和运行策略的合理性,并表明VPP能有效平抑新能源出力偏差,降低DG发电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