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属氧化物基载氧体研究最为广泛,包括人工合成载氧体、天然矿产和含金属的固体废弃物。赤泥(red mud, Rm)是制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渣
[14,15,16],每提取1 t氧化铝一般会产生 0.5 ~ 1.5 t赤泥。近年来,全球赤泥产量迅速增加,这些数量庞大的赤泥通常采用矿区填埋的方式处理,已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因此,赤泥再利用是一种替代长期矿存的环保经济的新方式。赤泥中含有的大量的Fe
2O
3则是化学链气化中常见的载氧体之一,这也为其成为化学链气化载氧体提供了条件
[17,18]。MENDIARA等
[19]研究表明,与钛铁矿相比,赤泥表现出更高的氧传递速率,反应性质较为稳定,无明显烧结现象产生。目前将赤泥作为载氧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单纯赤泥为载氧体的方向,但其通常存在反应活性相对较低、机械强度差等缺点,这也是单金属氧化物载氧体所不可避免的问题。铁基载氧体具有较高抗烧结能力和机械强度,但是其活性相对较差;铜基载氧体对气体燃料具有较高的转化能力,表现出较高的载氧能力和氧传输能力,并且相比于Co基和Ni基载氧体更为廉价
[20,21],但是Cu基载氧体用于化学链气化过程中存在着易高温烧结的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并利用多种活性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YANG等
[22]采用浸渍法将铜浸渍于赤铁矿上作为载氧体,对比发现Cu修饰赤铁矿载氧体比纯赤铁矿表现出更好的反应性能。考虑到赤铁矿与铜矿石作为载氧体的优势与缺点,YANG等
[23]进一步采用机械混合法将铜矿石、铁矿石物理混合,以解决铁矿石反应性能不佳、铜矿石易烧结等问题,研究发现混合矿石比单独的铁矿石或铜矿石载氧体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同时二者之间还会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其反应性。董云昌等
[24]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以铜矿石和铁矿石的废弃细微粉末为原料的复合氧载体,其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铜铁矿石复合氧载体在反应性、循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均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考虑到赤泥中含有的大量Fe
2O
3,与赤铁矿具有相似性,因此为了利用铜矿和赤泥二者作为载氧体的优势并进一步提升煤化学链气化合成气产量,本研究采用铜矿和赤泥为原料,赤泥与铜矿石比例为9∶1,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R-Cu-10M(蒙脱石质量分数为10%)复合金属载氧体,实现载氧体颗粒内粉末的物理均匀混合、颗粒一次成型以及活性组分间的协同效应。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R-Cu-10M载氧体在不同反应温度、氧煤比、水蒸气通量等实验工况下的煤化学链气化反应性能以及载氧体还原活性,为煤化学链气化载氧体的开发制备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