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模拟方面,MORIDIS等
[32]发现水合物储层在降压开采中剪切破坏促进地层沉降,存在出砂风险。DEUSNER等
[33]和UCHIDA等
[34]建立水合物地层出砂理论模型(sand production model in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预测日本和印度水合物试采的出砂演化过程及发生位置,经过日本中粗砂层水合物试采数据历史拟合,适用性较好。YAN等
[35]针对南海水合物开采,发现初期出砂与初始水合物饱和度无关,但高初始水合物饱和度储层后期出砂受水合物饱和度下降影响大。张怀文等
[36]还发现开采过程中储层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增大导致出砂增大,细分出4个出砂阶段。NING等
[37]发现高井底压差的低渗储层,出砂多由于剪切破坏引起,气水运移引起的少。刘浩伽等
[38]计算了水合物分解区地层砂粒启动运移临界流速。YU等
[39]评估水合物高泥质粉砂储层防砂方法对产气效率和出砂的影响,适当防砂能提升开采效率。ZHU等
[40]发现固相的分离和运移主要发生在井筒附近且出现堵塞区,降低降压速率可缓解出砂,且抑制产气不明显,防砂装置虽抑制出砂但易堵塞导致产气量下降。熊友明等
[6]建立了油藏底水均衡排液的计算模型,但目前不适用水合物开发的气-液-固多相流固耦合情况。苏义脑等
[41]通过建立流道几何模型,研究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井筒水流的节流螺旋管段的微米级砂粒运移沉积规律,获得了不同条件下微米级砂粒临界不沉积水速。李彦龙
[22]提出了水合物试采水平井砾石充填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推荐南海水合物试采井控砂介质挡砂精度设计采用“防粗疏细”的方法;建议采用“轻质砂 + 低砂比 + 降黏剂”组合工艺延长充填延伸极限、拓宽砾石充填工艺。卓鲁斌等
[42]发现由于上覆层传热和气水重力差的影响,降压开采易形成次生气顶,在水合物藏上部布设水平井有利于降低分解气的超覆,可提高采收率,避免底水的影响。SHANG等
[43]研究了单口水平井和两口平行水平井的产气动态,认为水平井采气可以产生较高的产气量,特别是在游离气的贡献下,尤其是在生产的早期阶段。同时建议在水合物层底部设置水平井,不仅可以在产气中提取游离气,而且可以诱导更多的水合物分解,并采用两条平行水平井配置时,双井网可产生协同效应,加速水合物分解,降低产水量。游离气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敏感性分析表明,这两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较高的气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