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电解质,即以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主体进行离子传输的电解质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既作为隔膜起到隔绝正负极直接接触防止短路的作用,又作为电解质传输离子和传导电流。自1973年WRIGHT等
[4]发现聚氧化乙烯与碱金属盐的络合体系具有离子导电性起,聚合物电解质得到广泛关注。但大多数聚合物电解质和商用电解液一样为双离子导体,所以锂离子迁移数不高(${t_{{\rm{L}}{{\rm{i}}^{\rm{ + }}}}}$< 0.5),在充放电中阴离子的迁移对导电过程并无贡献,还会聚集于正极表面形成浓度差,从而影响电池循环性能
[5,6,7]。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将阴离子以化学键连接到聚合物骨架或者引入阴离子受体限制阴离子移动,提高锂离子迁移数,这一类聚合物电解质被称为单离子导体
[8]。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数${t_{{\rm{L}}{{\rm{i}}^{\rm{ + }}}}}$接近1,可以有效抑制阴离子产生浓度梯度,从而能在锂金属表面上稳定地进行镀锂/剥离,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电极材料。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离子电导率较高和锂离子迁移数较高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