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visit Advances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olar Valley Energy Storage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TRNSYS

  • Chi LIU ,
  • Bao-guo LI ,
  • Quan-quan LUO
Expand
  • 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Received date: 2020-05-22

  Request revised date: 2020-07-13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新能源进展》编辑部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lar valley energy storage heating system, the system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ransient System Simulation (TRNSYS) program. The influence of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heat collection area and air flow on the solar energy guarantee rate of the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the system was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olar guarantee rate of the system, and the annual fluctuation of solar guarantee rate in Lhasa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Shanghai and Beijing. The solar guarantee rat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rea of the solar collector, and was little influenced by the air flow. The solar guarantee rate was the largest when the air flow rate was 40 m3/(h∙m2), which increased by 0.26% compared with the air flow of 36 m3/(h∙m2). The optimized system with a collector area of 650 m2 and an optimal air flow of 40 m3/(h∙m2) was selected. Compared with the system with an heat collection rate of 716 m2 and air flow of 36 m3/(h∙m2), the average annual solar guarantee rate was reduced by 1.22%.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of the solar valley energy storage heating system.

Cite this article

Chi LIU , Bao-guo LI , Quan-quan LUO .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olar Valley Energy Storage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TRNSYS[J]. Advances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2020 , 8(5) : 434 -439 . DOI: 10.3969/j.issn.2095-560X.2020.05.012

0 引言

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利用太阳能与谷电结合相变蓄能技术,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减少谷电浪费,可满足用户全年供热与采暖需求,其运行是一个动态过程。考虑到采暖需求和建设成本等问题,需对太阳能辐照强度、集热器面积、空气流速等影响系统运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分析。由于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通过工程测试分析手段评估实际采暖工程能量利用效果费时耗力,因此可借助数值方法和瞬时系统模拟(Transient System Simulation, TRNSYS)软件等进行仿真模拟研究[1,2,3,4,5]
TRNSYS软件包括热水器模块、单温度场分析模块、太阳辐射分析模块和输出模块等。通过TRNSYS软件的太阳能集热程序、暖通空调程序、地源热泵程序、蓄能程序等可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模拟研究。石惠娴等[6]利用TRNSYS软件,对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沼气加热系统进行模拟,得到了系统全年消耗的热量,由太阳能和地热能提供74%,其中太阳能贡献63%,地热能贡献37%。赵攀等[7]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热网组成的多热源复合式供热系统进行了TRNSYS模拟,研究了不同峰谷电价比、不同热源占比时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不同热源占比系统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当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的设计负荷占55%,热网的设计负荷占45%时,系统均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性。STRITIH等[8]采用TRNSYS对太阳能蓄能采暖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并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有相变蓄能设备的系统可增加14%的供热量,降低10%的能源消耗量,节约24%的运行成本。刘尧等[9]利用TRNSYS软件对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及电加热器进行仿真模型,对系统运行时能耗的影响因素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系统对天气状况的依赖性较大,空气源热泵的COP值较高,相比于原来的单一使用电加热器的情况,节能效果明显。
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供暖系统的能源消耗,对太阳能谷电蓄能系统运行效率及系统优化还没有TRNSYS模拟研究报道。本文针对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利用TRNSYS软件模拟分析太阳能辐照强度、集热器面积、空气流量对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并对系统进行了优化。

1 系统原理

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以太阳能为主要热源,电加热为辅助热源。系统中空气式太阳能集热器内置相变蓄能芯,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热量加热空气;热空气被送入气水换热器中,循环水与热空气发生热量交换;循环热水进入相变蓄能器,一部分用于满足建筑采暖需求,一部分为用户侧生活热水提供热量;当相变蓄能器内热量充足时,相变蓄能材料储存循环热水多余的热量;当相变蓄能器内热量不足时,启动电加热器加热循环水,以满足建筑热负荷;根据供暖和生活热水需求不同,直接利用相变蓄能器中的高温热水为建筑提供采暖;通过热交换,由相变蓄能器为供热水箱提供热水。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solar valley energy storage heating system

图1 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原理图
1-空气式太阳能集热器;2-气水换热器;3-相变蓄能器;4-相变蓄能材料;5-供暖设备;6-循环风机;7-电加热器;8-水泵;9-供热水箱;10-热水用户

系统中相变蓄能芯和相变蓄能器的蓄能材料,采用自主研发的包括乙酰胺、磷酸氢二钠和硫酸钠等多种无机盐复合相变蓄能材料,熔点为100℃,凝固点为54.5℃,相变潜热为147.7 kJ/kg。
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运行模式,可根据气象条件、峰谷电价及实际建筑供暖效果等影响因素,分为集热模式、电加热模式、蓄热模式、采暖模式和供热水模式。①集热模式:当集热器出口温度高于30℃,且相变蓄能器温度低于90℃,系统集热模式运行;当集热器出口温度低于30℃,且相变蓄能器温度高于90℃,系统集热模式停止。②电加热模式:为降低电力运行成本,合理控制电加热器,根据当地的峰谷电价,电加热模式分为低谷电时段和非低谷电时段。低谷电时段:当集热器出口温度低于30℃,且相变蓄能器温度低于100℃,系统电加热模式运行;当相变蓄能器温度高于120℃,系统电加热模式停止。非低谷电时段:当集热器出口温度低于30℃,且相变蓄能器温度低于80℃,系统电加热模式运行;当相变蓄能器温度高于90℃,系统电加热模式停止。③蓄热模式:当供热水箱温度高于60℃,且建筑室内温度高于18℃,系统蓄热模式运行;当供热水箱温度低于60℃,且建筑室内温度低于18℃,系统蓄热模式停止。④采暖模式:当建筑室内温度低于18℃,系统采暖模式运行;当建筑室内温度高于18℃,系统采暖模式停止。⑤供热水模式:当供热水箱温度低于60℃,系统供热水模式运行;当供热水箱温度高于60℃,系统供热水模式停止。

2 模型构建

构建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TRNSYS模拟模型,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如图2。TRNSY软件仿真模拟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包括集热器、风机、气水换热器、水泵、蓄热罐、供热水罐、天气部件、开/关差分控制器、三通阀、采暖末端部件、热水负荷部件、数据读入部件、积分部件、打印部件、数据处理部件和显示部件,对应模块如表1
Fig. 2 TRNSYS simulated diagram of solar valley energy storage heating system

图2 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TRNSYS模拟系统图

Table 1 TRNSYS model module of the solar valley energy storage heating system

表1 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TRNSYS模型模块

功能 模块 参数设定
天气参数 type109 倾斜表面漫射辐射模型、地面反射系数、倾斜角、方位角
集热器 type71 集热器台数、面积、流体性质、流量、集热器倾斜角、环境温度各项修正参数
开/关差分控制器 type2b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检测温度、温度死区、信号输出
风机、水泵 type3b 最大流量、介质的物性、最大功率、转换系数、功率系数、型号输出
气水换热器 type91 换热系数、两侧换热介质的物理特性
蓄热罐 type60c 进出口对数、换热盘管参数、罐子体积、传热介质物性、热损耗
供热水罐 type534 进出口对数、换热盘管数、混合热流数、节点数
三通阀 type11d 进/出口数量
室内采暖 type12c 传热介质入口流速及温度、环境温度、房间内部得热量、辅助加热量、房间损失系数、热容
热水负荷部件 type14b 用水时间、用水量
积分部件 type24 积分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显示部件 type65c Y轴显示变量数目及范围、X轴为控制时间

3 结果与分析

3.1 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影响

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初始设置参数选取:空气流量为36 m3/(h·m2);集热器面积为716 m2;相变蓄能器体积43 m3、最大加热量12 000 kJ/h;循环水泵流量105 kg/h;采暖泵流量30 300 kg/h;热水循环泵流量2 000 kg/h。以上海、北京和拉萨地区为例,其年均太阳能辐照强度分别为374.97 W/m2、566.15 W/m2和1 229.66 W/m2
太阳能保证率是采暖系统中利用太阳能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f = {\rm{1}} - \frac{{{Q_{\rm{A}}}}}{{{Q_{\rm{R}}}}}$ (1)
式中:f—太阳能保证率,%;QA—辅助电能供热量,kJ;QR—系统实际供热量,kJ。
图3所示为三地区的各月份平均气温变化,上海和北京气温变化比西藏大,使得太阳能保证率波动更加明显。图4所示为不同辐照强度下太阳能保证率变化,由图可看出,太阳能辐射强度对系统太阳能保证率的影响显著。上海和北京处于太阳能较为丰富区,年均太阳能辐照强度相对偏小,则太阳能保证率波动较大;拉萨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年均太阳能辐照强度高,使得太阳能保证率波动较小。上海、北京地区太阳能保证率最高分别为55.27%、56.46%,最低分别为20.17%、21.39%;西藏地区太阳能保证率最高可达93.64%,最低可达88.02%。上海、北京和拉萨地区的年均太阳能保证率分别为42.03%,45.20% 和90.41%。
Fig. 3 Variation of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图3 三地区各月份平均气温变化

Fig. 4 Variation of solar energy guarantee rate with irradiation intensities

图4 太阳能保证率随辐照强度变化

图4中还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太阳能保证率在5 ~ 8月份呈现出较低值,且在7月份夏季达最低点,这是由于在TRNSYS系统中设置电加热模块,辅助电加热量为给定值,在模拟夏季系统运行时仍有电加热在运行,而夏季的供暖负荷需求为全年最低的时间段,导致系统辅助电能供热量占比增加,出现太阳能保证率降低的现象。

3.2 集热器面积的影响

根据太阳能资源分区,拉萨属于 Ⅰ 类地区,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北京属于 Ⅱ 类地区,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上海属于 Ⅲ 类地区,太阳能资源一般丰富。为了保证模拟结果更加适合项目的实际需求,避免系统出现优化结果设备剩余或不足的情况,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以北京市某采暖工程为例,根据工程设计负荷,初步计算出所需集热总面积为716 m2,集热器179台。由于TRNSYS标准部件中无相变蓄能器,以水蓄热分析集热器面积对系统运行的太阳能保证率的影响。
模拟分析了5组不同集热面积太阳能保证率变化如图5所示,图6不为同集热面积与年均太阳能保证率的关系。由图5可看出,太阳能保证率与集热面积呈正相关,5组不同集热器面积年均太阳能保证率分别为38.43%、41.33%、43.38%、45.20%、45.98%。随着集热器面积增加,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的提高,但涨幅变小。由于太阳能谷电蓄能系统在夜间低谷电时期需要启动电加热器,考虑到系统的经济性,不宜增加集热器面积提高太阳能保证率,在谷电资源丰富地区可适当减少集热器面积。
Fig. 5 Variation of solar energy guarantee rate with solar collection area

图5 太阳能保证率随集热面积变化

Fig. 6 Variation of average solar energy guarantee rate with solar collection area

图6 年均太阳能保证率随集热面积变化

3.3 空气流量的影响

参考国家标准,集热器匹配空气流量值为36 m3/(h·m2)。对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分别采用26 m3/(h·m2)、30 m3/(h·m2)、36 m3/(h·m2)、40 m3/(h·m2)、46 m3/(h·m2),5组不同空气流量对系统进行模拟,分析运行效率。
不同空气流量的太阳能保证率变化如图7所示,数据显示1月份空气流量对太阳能保证率影响最大,其余月份影响都较小,且1月份空气流量为40 m3/(h·m2) 时太阳能保证率最大,相比36 m3/(h·m2)工况提高了0.26%。空气流量与年均太阳能保证率关系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年均太阳能保证率随空气流量的增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0 m3/(h·m2) 时年均太阳能保证率达到最大值;不同空气流量下,年均太阳能保证率分别对应为43.91%、44.94%、45.20%、45.90%、45.53%。因此,可选定40 m3/(h·m2)为系统最佳空气流量。
Fig. 7 Variation of solar energy guarantee rate with air flow rate

图7 太阳能保证率随空气流量变化

Fig. 8 Variation of average solar energy guarantee rate with air flow rate

图8 年均太阳能保证率随空气流量变化

3.4 优化结果

北京地区具有丰富的低谷电能资源,夜间低谷电时段维持7 h。根据以上仿真模拟结果可对系统进行优化,考虑到系统初投资,适当减小系统的集热面积,选择650 m2,需集热器163台;适当提高空气流量,选择模拟结果的最佳空气流量为40 m3/(h·m2)。
系统优化后太阳能保证率变化如图9所示。图9表明,优化后系统的年均太阳能保证率为43.98%,全年太阳能保证率有小幅下降。相比空气流量,集热器面积对太阳能保证率的影响较大。由于集热器面积减少,系统将消耗更多的低谷电能,优化后系统相比集热面积为716 m2、空气流量为36 m3/(h·m2)工况下的年均太阳能保证率(45.20%)降低了1.22%。
Fig. 9 Optimized solar energy guarantee rate

图9 优化后太阳能保证率

北京地区在大力推进实施利用低谷电能相关政策。根据优化系统的模拟结果,优化后的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可降低初投资,太阳能保证率的降低可接受;若出于对系统节能方面的考虑,应适当提高太阳能保证率,增加系统的集热器面积。

4 结论

对太阳能谷电蓄能供热采暖系统进行TRNSYS模拟,分析了太阳能辐照强度、集热面积和空气流量对系统太阳能保证率的影响,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得到如下结论:
(1)太阳能辐射强度对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有显著影响,辐射强度越高,太阳能保证率越高。上海和北京年度太阳能保证率波动较大,拉萨年度太阳能保证率波动较小。
(2)该采暖系统1月份的太阳能保证率受空气流量的影响最大,当空气流量为40 m3/(h·m2)时太阳能保证率最大,相比36 m3/(h·m2)工况提高了0.26%;其余月份太阳能保证率受空气流量的影响较小。
(3)太阳能保证率与集热面积呈正相关,选择集热面积650 m2、最佳空气流量40 m3/(h·m2)的优化系统,相比集热面积为716 m2、空气流量为36 m3/(h·m2)工况下的年均太阳能保证率降低了1.22%。综合考虑到系统的经济性,在谷电资源丰富地区可适当减少集热器面积,降低系统的建设成本。
[1]
王胜捷, 田瑞, 王志敏, 等. 基于量纲分析的双轴槽式太阳能系统集热性能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20, 38(2): 239-244. DOI: 10.3969/j.issn.1671-5292.2020.02.016.

[2]
聂悦. 一种基于联合模拟的屋顶太阳能系统优化设计方法[J]. 绿色建筑, 2019, 11(1): 58-61. DOI: 10.3969/j. issn.1004-1672.2019.01.020.

[3]
SAFA A A, FUNG A S, KUMAR R.Heating and cool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ation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by testing and TRNSYS simulation[J]. Renewable energy, 2015, 83: 565-575. DOI: 10.1016/j. renene.2015.05.008.

[4]
AL-SAADI S N, ZHAI Z Q. A new validated TRNSYS module for simulating latent heat storage walls[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5, 109: 274-290. DOI: 10.1016/j.enbuild.2015.10.013.

[5]
SHRIVASTAVA R L, KUMAR V, UNTAWALE S P.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solar water heater: a TRNSYS perspective[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7, 67: 126-143. DOI: 10.1016/j.rser.2016.09.005.

[6]
石惠娴, 徐得天, 朱洪光, 等. 太阳能-地源热泵式沼气工程加温系统TRNSYS模拟[J].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48(8): 288-295. DOI: 10.6041/j.issn.1000-1298.2017.08.033.

[7]
赵攀, 张翼飞, 郭佳昌, 等. 基于TRNSYS的多热源复合式供热系统经济性研究[J]. 山西建筑, 2019, 45(5): 96-98. DOI: 10.3969/j.issn.1009-6825.2019.05.051.

[8]
STRITIH U, CHARVAT P, KOŽELJ P, et al. PCM thermal energy storage in solar heating of ventilation air-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18, 37: 104-115. DOI: 10.1016/j.scs.2017.10.018.

[9]
刘尧, 牛亚琳, 钱凡悦, 等.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联合运行系统方案设计及仿真模拟[J]. 上海节能, 2019(1): 54-59. DOI: 10.13770/j.cnki.issn2095-705x.2019.01.010.

Outlines

/